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2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朱龄石,字伯儿,沛郡人,刘邦的老乡,有大将才。朱家世代为将,和桓氏的交情要追溯到朱龄石的父亲朱绰。当初桓温北伐前燕,大败而归。桓温回来之后把主要责任推卸给豫州刺史袁真,怪他未能打通石门粮道(详情可参看拙文《慕容垂评传》枋头之战一节),将他免为庶民。袁真愤而上书列举桓温的过失,要求朝廷主持公道。可当时谁敢得罪桓温?袁真的检举信如同打狗的肉包子,一去不回头,他不得不据寿阳起兵造反,叛降前燕。造反后,袁刺史怀疑朱绰的哥哥朱宪、朱斌二人是桓温的卧底,便将二人处死,朱绰侥幸逃脱,投奔桓温,发誓要为两位兄长报仇,每逢征战,必奋勇当先。不久袁真病死,桓温攻克寿阳,平定寿阳兵变。朱绰也不请示桓温,擅自挖开袁真的墓,将尸体拖出砍成几块以泄心中之愤!桓温大怒,对这种败坏自己正义之师形象的行为很恼火,几乎要把朱绰处死,但幸得桓冲说情,才得以平安无事。此后朱绰事桓冲如父,在桓冲逝世后,很快也呕血而死。朱龄石和他的弟弟朱超石小时候便与桓冲的儿子桓谦、桓修等一齐长大,情同兄弟。长大后,朱龄石追随桓修,朱超石追随桓谦,分任参军(在下猜想,刘裕之所以迅速厚葬桓修,可能就包含有笼络朱氏兄弟的目的)。

我们不知道桓修被杀时,朱龄石有何感想,但他仍加入了刘裕的义军,也许是国仇胜于私谊吧?现在将与桓谦指挥的讨伐军作战,不但是与感情笃深的故主旧友交锋,也可能与亲弟朱超石生死相搏,这样的场面,确实是一个让人不愿面对的悲剧。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