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9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原来古代在祭祀时,要表演舞蹈。舞列一行八人为一佾(音易)。天子用八佾,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士二佾,十六人。季氏(即季孙氏)身为大夫,只能用四佾之舞,却搞了个“八佾舞于庭”的排场。如此僭越,岂能容得?所以孔子在盛怒之下,给我们留下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成语典故。

总之,按照孔子那种早期儒家的正统思想,他要维护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和世袭制度,是不会宣扬“禅让”的。

日期:2010-06-05 21:23:35

禅让之说源于墨家

早在六七十年之前,据“古史辨”学派顾颉刚、杨宽等人的研究,禅让之说起源于墨家。它的理论基础,是“尚贤”、“尚同”。墨子说: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与之爵,重与之禄,任之以事,断与之令;……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墨子•尚贤上》)

(所以古代圣王的施政,以德行排列位次,尊重贤能之人,即使是农民或者工匠、商贩,有才能的便要举荐,给他们高爵厚禄,任用他们管理政事,授与他们决策的权力……。所以在这个时候,按照德行排列位次,按照官职办事,按照政绩决定奖赏,计量功勋而分配俸禄。所以当官的不会永远富贵,而百姓不会终身贫贱;有能力的就举荐上来,没有能力的就撤下来;这就是所谓举荐公义,辟除私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