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七章 书院生活的开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原来,文山书院一共有六个班,按照甲乙丙丁戊己天干进行排序,其中甲班是最优等的学生,每班人数是三十六到四十人不等,整个书院的学生就是二百多人。当然,这只是基础教育需要进行分班,文山书院也跟大多数书院一样,更多的教学形式是升堂讲学,展礼,讲会,集中讲授等,这是一种开放的讲学,和后世的大学教学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在大教室进行的教学。

在宋朝自由讲学是书院最主要的教学形式。主讲教授面对不定量的学生进行不拘内容,不拘时间,不拘地域的讲学活动。这种教学形式区别于个别教学,也不同于班级授课,是介于二者之间的群体教学制。特别是当有大儒到某个书院讲学时,就会有众多慕名而来的学生,并不只是某一个书院的学生可以听讲。比如著名大儒朱熹和他的学生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就吸引到了方圆数百里的学子前来听讲。

除此之外,书院教学还有一种重要的形式,那就是讲会。这是书院之间的学术讨论会和辩论会,类似于后世的学术研讨会。这种讲会学术性质很强,争论也很激烈。当然,在南宋除了文比之外,有时候书院之前还有武艺的比试。而比试的结果也对每一个书院都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书院的名声。

陆子龙对着凌陵发父子两人正色道:“咱们文山书院由于学生不多,师生接触较频繁,师生共处一堂,无间风雨明晦,朝夕讲业请益,又提倡质疑问难,因此书院提倡师生情谊。书院不定修业年限,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激励学生进步,关心学生成长,鼓励学生青出于蓝胜于蓝。所以到了咱们文山书院,就等于是进入了一个学术的大家庭。我文山书院最有特色的是文武并重,除了每天讲经授课外,学生还要操练武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