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开展新政前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雍正继位之后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除了铲除虎视眈眈的敌对兄弟,还有在康熙晚年,因为诸位皇子争夺储位弄得康熙身心疲惫,再加上老爷子晚年也有点病,还有标榜仁义之君,所以吏治**,社会弊端丛生,国库空虚,弄好了可以维持皇父创立的盛世,弄不好就应了胡人无百年国运的那句话,对不起他的先辈创立的王朝,现在有好多人说雍正只是上承康熙,下启乾隆,我觉得这样的评语,不及雍正皇帝所做贡献的一半,就当时的社会形态,假使没有雍正这位刚毅,果断,之君继位,哪里还有什么康乾盛世,根本没乾隆什么事了,他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弊端,至少延长清朝百年国运,为什么他的评价这么低呢?先说第一个原因,整顿官吏,在他继位后由于官员借款,跟府库亏空严重,国家财政几乎运转不起来,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查察亏空,其中就有一个比较有名的,那就是曹雪芹家里,他家亏空巨大,无法还款,于是被抄家,后来有人说,雍正查他家财产是为了自己挥霍,贪财,我觉得这个就太冤了,人家整顿吏治不对吗?曹雪芹家肯定也是有问题的,如果没问题怎么谁家也不抄就抄他家啊,他家可不是软柿子,人家是包衣奴才出身,那和康熙皇帝的交情可不浅,那在当时也不是随随便便能动的。他既能顺顺利利的查贪腐,却没有造成社会动荡,我都挺佩服这个人的,这经验绝对适合任何一个朝代学习,可是这样虽然挽救了衰落的趋势,但是却给他留了一个骂名,贪财,这名气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留下的吧。再说第二个原因,得罪了读书人,先是重用不是科甲出身的李卫等人,这已经让科甲正途的人寒了心,后来又坚决推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可真正的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了,你说哪朝哪代有你这么干的,完全不把孔孟之道放在眼里,你怎么能这样呢?我们读书为了什么,你把这些特权剥夺了,我们读书还有什么意义呢,你看着吧我们明着不敢反抗,咱们就在后世评论上说话吧,我就觉得这么一个干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皇帝,如果不是牵动了读书人的利益,是不是读书人还要给他评论前无古人的千古一帝呢?我觉得他这样做真的是很危险,在古代士绅可是国之根本,把他们利益牵动了,并且还能执行下去,你说从古至今这样的皇帝能有几个?再说第三个原因,诛杀功臣,这两个功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隆科多,年羹尧了,咱们先说隆科多,隆科多对雍正继位可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如果没有隆科多,新君不定是谁呢。雍正刚继位的时候对隆科多可是恩宠有加,竟然在朝堂上公开叫舅舅隆科多这在当时那可是荣宠之至,这也是雍正报答隆科多扶他登位吧,可是好景不长,没过了两年他怎么就失宠了呢?咱们一步一步的说,先说刚开始,不管朝堂上有什么事情都要征求一下隆科多的意见,时时处处都对隆科多表示尊敬,可是他不明白跟平常人交往共享乐容易,共患难就难了,可是和君王交往,就要注意了,是共患难容易,而共享乐就难了,他这人因为拥戴之功不知进退,你学怡亲王不是就没有事了吗?可是他偏不哪里都要插手,渐渐地他就结党营私,朝中一半已经成了他的人了,你说你这样也就算了,他还爱喝酒,喝了酒就跟人说,我是受先帝之托保护皇上的,什么白帝城托孤之类的话就出来了,这可招了雍正的大忌了,雍正皇帝一看这不行啊,这要再不处置,他再把我那点事全抖落出来,皇家颜面何存,他是把自己比成诸葛亮,而我就是扶不起的阿斗,这人不能留了,要不等哪天把我架空,那我冤不冤啊?,所以想办法给你安上四十一条大罪,罢官夺爵给我到牢里呆着去吧。再说年羹尧,他这个人一生是忠于雍正的,直到雍正赐他自尽的最后一刻,他还想着皇上肯定能赦免我,可是你光有忠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意臣节,他也是在雍正登基时给雍正出了大力的人,他那时候管着十四的粮草,你十四兵再多也架不住没有吃的啊,所以他在雍正初期也是格外受到恩宠的,西北叛乱的时候官封大将军,雍正说你给我打去,打胜了回来再好好的赏你,要说这年羹尧也是不辱使命,去了西北没过多长时间,就把叛军消灭,回朝后雍正亲称其为恩人,这有时候盛极而衰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你都被皇上称为恩人了,那你还能活多长时间啊,可是他一点也没感觉到,有一次路过怡亲王府还笑话人家家里华而不实,你笑话的人家干吗?你不会学学人家的为臣之道吗?他此后不停的僭越,违制,就这样雍正看了一下我还是忍忍吧,**里还有年妃,她快不行了,给他点面子,毕竟你还是我的亲戚,可是也该着他倒霉,有一天天上有祥瑞,各个官员都上贺表,可他不知道是专门的还是无意的,把朝乾夕愓,写成夕惕朝乾了,雍正皇帝看了以后气的,马上法办,立刻下旨你不适合做抚远大将军,做个杭州将军吧,年羹尧可能是有抵触情绪,在路上不好好走,雍正知道后立即下旨申斥,看来你并没有后悔的意思,上天看着呢,我如果辜负了你天诛地灭,但你要辜负了我不知道上天怎么来惩罚你,这话已经说得相当的狠了,朝廷官员一看这是要处置年羹尧了,于是纷纷弹劾,要求治罪,列了92款大罪,应处以极刑立即执行,雍正看了后说虽然他犯了那么多大罪,但是他以前还是有功于国家的,也避免我落个屠杀功臣的恶名,就赐他自尽吧,官员们回复;吾皇圣明仁爱。其实看一下隆科多,和年羹尧的结局,我们不难看出他们都是居功自傲,不知道收敛,严重威胁到皇权,他们如果都跟胤祥一样,那还不是荣宠之终啊,后世说他杀人灭口,我觉得有点偏颇了,哪个皇帝能允许功高且不知道收敛的人呢?康熙收拾鳌拜怎么就没人说三道四呢?还是一个原因得罪的人太多了,他的长处是做事认真,短处也是,先写到这里。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