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郑君南妙联巧对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晚清时期,峰尾峥嵘村的郑君南是当时福建沿海一带有名的诗人。他喜读诗书,才华横溢,尤其擅长谐趣对联,他应对寓意巧妙、饶有风趣,给后人留下不少动人的故事。

童年的郑君南聪明可爱,思路敏捷,对答如流,私塾先生很喜欢他,经常出对联考他。一天放学后,师生两人同行,路过一户农家,旁边的鸡棚传来母鸡“咕咯咕咯”的叫声,原来是一只母鸡刚下了个蛋,好像在向主人报喜讨食呢。先生随口念道:“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只有一个。”这上联就地取材,看起来通俗明了,却嵌入母鸡叫声的谐音字“谷多”,巧妙地表现了母鸡下蛋后讨食吃的习性。郑君南一听,知道先生又在考他了,就仰起小脸思索着,忽然听到路旁树上的几只小鸟正“啾叽啾叽”地叫得欢,灵机一动,随即大声应道:“小鸟上树,酒醉酒醉,并无半杯。”“酒醉”不但是鸟叫声的谐音字,而且形象地表现了小鸟欢叫的情景,先生听了不禁点头赞许。见到郑君南摇头晃脑的样子,先生紧接着又出题:“山中无酒,雀子如何歌酒醉?”此时农家主人正好出来给鸡喂食,郑君南见主人撒下几把米,略一思索答道:“家里有米,母鸡因此叫谷多。”

一天,私塾先生进门来到书案前,往砚台添了一些水,取墨磨了起来,边磨边吩咐书僮去添煤烧水。书僮端来一簸箕煤往火里添,刚添上的煤“噗噗”地爆着燃起来,火星四射,书僮急忙用沾了煤的脏手捂住眼睛。先生看了一笑,眉头一扬说:“童子添煤,煤爆童子两眉煤。”说完要学童们对出下联,但见下面坐着的学童一个个面带难色,先生有些得意也有些失望,连墨汁不小心抹到手腕上也没发觉。郑君南却看见了这情景,思忖半晌,对出一条下联:“先生磨墨,墨抹先生一脉墨。”先生看看自己手腕上的墨痕,会心地笑了,心想:对得巧,这孩子真有两下子,不妨再出个更难的上联,看他如何应对。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