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2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9-12-26 09:28:33

二十一、杯酒释兵权

这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

但是,《涑水记闻》则记载,当时杜太后是要求赵匡胤将来把皇位传给两个弟弟,也并非仅传给赵光义一人。是否存在金匮之盟这一约定,历来存在争议,但从现在学者们的研究,一般认为,是存在金匮之盟的,只不过,当时的金匮之盟应当是约定,由赵匡胤传位给赵光义,再由赵光义传位给赵光美,由赵光美再传回给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并不是后来赵光义公布于世的只传位给他一人这个版本。

个人同意这一观点,理由主要如下:一是,杜太后并非一般深居后宫、不问世事的母亲,她是一个性格刚毅、治家有法的母亲,可以说,作为儿子的赵匡胤等人都对她是非常尊重,甚至是敬畏的,同时,在赵匡胤登基以后,杜太后还时刻关心着国家大事。史称,就在赵匡胤尊母亲为皇太后的当天,众人都齐声道贺,可是,杜太后却一脸不悦之色。侍从们说道:“母以子贵,如今儿子当了天子,为何不高兴呢?”杜太后说道:“俗话说:‘当皇帝很难。’天子在万民之上,如果能治理好国家,这个位置就受人尊崇;假如治理不好,想再当一个平民百姓,也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担忧啊。”由此可见,杜太后是一位非常有见识的女性,她在临终前提出金匮之盟是可能的。二是,杜太后病重时北宋的客观情况。北宋刚刚建立的次年,杜太后就得病了,虽然赵匡胤在建隆元年相继消灭了李筠和李重进,似乎是稳定了大局,但是,对于一个刚刚建立起来的王朝,可谓是百废待兴,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当时的人们谁也料想不到这个王朝与五代时期的其他王朝有什么两样,会不会同样是一个短命王朝,杜太后有这种担忧也是自然而然的,有鉴于后周的教训,提出册立长君,是可信的,也是防微杜渐之举。三是,从杜太后驾崩之后,宋太祖的表现也可以看出一点端倪。杜太后是建隆二年六月二日去世的,到了七月十一日,赵匡胤就任命殿前都虞候、泰宁节度使赵光义兼任开封尹、同平章事,以赵光美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遥领)。五代时期,担任京师长官有着特殊的意味,再加授同平章事,就几乎等同于王储了,在母亲刚刚去世不久,赵匡胤就晋升赵光义为开封尹、同平章事,可能就是在执行母亲的遗命。四是,怀疑金匮之盟存在的一些质疑,大多基于逻辑推理,然而,这些逻辑推理又不能完全排除其他可能性。比如,有人认为,在金匮之盟发生的时候,赵匡胤年仅三十五岁,杜太后不可能这么做;再比如,有人认为,金匮之盟是出现在太宗太平兴国六年,质疑赵普为什么不在宋太宗继位之初就说出此事呢?等等,但这些质疑都还是能够给出合理解释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