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4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亡国之君,秦二世崛起之快,覆灭之速,有目共睹;其行为处事,历历在目,可圈可点。司马迁更以犀利的笔触向后人勾勒出一个暴君、昏君、亡国之君的丰满形象。根据《史记》中的记载,我们可知胡亥这个孩子的资质其实差得很,给人一种不及中人之感。赵高在沙丘之变中向李斯荐举胡亥为君时,介绍说他“仁慈笃厚,轻财重士,辩于心而诎于口, 尽礼敬士”。这一段话重中之重在难以验证的德行方面,至于帝王必备的能力方面,赵高却说他语言迟钝(“诎于口”),唯一的一条优点,即能够“辩于心”,用现在的话说,胡亥这个人有内秀,确是无法量化证实的。此外再也没有可拔高的地方了。以后关于《史记》中胡亥能力的记载完全是在为一个十足的傻蛋证明举证。可见胡亥虽然子因母荣,但并没有高出常人的才情,更准确说他就是一位说话结巴、无所优长的顽子。

在中国历史上,包括秦以前,帝王的继承人问题并没有实行过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史有明证的事,甚至我们都不得不怀疑嫡长子继承制在君王心目中及其意识形态中到底占有多大的成分。作为秦始皇最宠爱的儿子,应该说在继承帝位上他和他的其他兄弟们是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我们不能不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胡亥在帝国最高权力的诱惑下,对于继承皇位真的能够做到不动心。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从常理上说,父亲对他的格外宠爱使得他的权利野心膨胀开来是符合人的心理常识的,既然有机会,总是要争一争的。但是他也清楚横亘在他通往最高权力之路的最大障碍就是扶苏,而前212年扶苏的被贬黜无疑为他谋求太子之位提供了最好的契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