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3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顾诚先生剖析东林巨子刘宗周的殉节,认为刘宗周不过是“以身殉名”而已。这令人联想起与“东林君子”们相对立的杨嗣昌。《清史•杨嗣昌列传》赞曰:“明季士大夫问钱谷不知,问甲兵不知,于是嗣昌得以才显”,而刘宗周虽然不一定至于“问钱谷不知,问甲兵不知”,但确实不是经世济国之才,所以威宗觉得他“迂阔”,也是很正常的。而且从刘宗周“不识时务”地横扫马士英路振飞以及江北诸镇来看,这种反对只能是毫无建树的“为反对而反对”,因此安宗对他空泛的“修圣政、振王纲、明国是、端治术、固邦本”的奏疏也只能选择“优诏”,其实是和威宗一样觉得此人“迂阔”而已。能力不及,只能选择消极的“殉国”,恐怕也是必然的。

刘宗周对于官职晋升“必三四辞而后受”,也是明朝陋儒的明显形式主义表现,可以与朝鲜李朝大臣的类似举动相对照。

日期:2011-04-13 22:18:51

六十二、杨文骢和吴昜

顾诚先生的书中对杨文骢的叙述不多。由于《桃花扇》(戏剧甚至电影)的影响,杨文骢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一个两面派,甚至“马阮党羽”的形象。实际上,杨文骢在南京时致力于弥合东林-复社人士(尤其是侯方域、吴应箕等)与马士英、阮大铖之间的矛盾,应当指出其行为是顾全大局的。弘光朝廷覆亡后,杨文骢、杨鼎卿父子始终忠于隆武朝廷直至阖家殉国,《明史》中把杨氏父子与袁继咸、金声、侯峒曾、陈之龙等忠臣烈士同列是合适的评价,后人不能因为《桃花扇》中出于剧情的需要对人物的塑造而对历史上真实的杨文骢有所误读。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