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崇祯十七年,也就是著名的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都,完善政权机构,随即展开北伐,势如破竹,一路未遇较大抵抗,到三月,即已抵达北京城下。三月十九日,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大顺军攻克北京城,标志着明朝的灭亡。

日期:2012-02-16 21:46:35

【策略之失】

(一)

在官方的标准上,即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尽为明朝灭亡的标志,实际上,明朝还没有灭亡,在南京,不久将建立新的明朝,史称南明,这是后话。

明朝灭亡多少有些可惜,一是明亡之后,异族政权侵入华夏,把中国“治理”得一塌糊涂,导致近代落后挨打,使得国人多少对明朝有了些无法言传的好感。二是崇祯皇帝本不应是亡国之君,却偏偏生不逢时,最终只能以身殉国,让人多少对这位亡国之君产生了同情之感。第三点,就历史史实来看,其实崇祯朝十七年的情况,起初乃至最终,都没有十分糟糕,如果用对了治国方略,明朝也许能避免灭亡,而崇祯朝君臣偏偏就不止一次策略失误,终至亡国。

那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十七年来,究竟情况如何并不十分糟糕。

崇祯元年到崇祯四年,孔有德反叛之前,这四年算是早期。这四年的局势,满清后金并未十分强大,至少明朝还可以与后金势均力敌。这时候,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三位帅才还没有浮出水面,满朝可用的也就孙承宗、袁崇焕师徒。西北虽有农民起义,但毕竟只限于陕西一省之地,其余地方尚且太平。期间,虽有崇祯二年己巳之变,但明军尚能上下同心将后金兵驱出关外。错就错在不应该杀袁崇焕,有人说袁崇焕是明朝的救命稻草,又有学着反驳说袁崇焕仅有将才而并非帅才,不管哪种说法,袁崇焕是当时明廷的得力干将这无庸置疑,有总比没有要好,袁崇焕一死,善于对付后金的将帅就只剩下孙承宗一人了,而此时孙承宗也年过七旬。而应对西北的民乱,用杨鹤的招抚之策本无可厚非,剿也罢,抚也罢,都有道理,关键能不能用对人,杨鹤亲自上疏,言自己不堪重任,崇祯皇帝年轻气盛,偏要任用杨鹤,结果如此,恐怕不是一两句就能说的清缘由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