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45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这就是“精卫填海”的著名故事。丁山认为,“女娃”就是“女娲”,“娃”是“娲”的别写,就如同前面提到有些人认为“蛙”是“娲”的同音假借一样。

精卫鸟与东海为敌,明显具备了“止水”的特征,前文提到过,董仲舒《春秋繁露》中记载过“雨不霁,祭女娲”的习俗,关于这一点,丁山前辈还指出:甲骨卜辞中有“甲子卜,()贞,(止)雨娥”的记录 ,括号里的字我实在打不出来,具体位置在甲骨.佚存.389号,有条件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一下。丁山前辈认为,此处的“止雨娥”就是女娲,同董仲舒所言“雨不霁,祭女娲”相得映彰。

日期:2016-09-18 23:05:52

丁山前辈更认为,女娲的名字经常性的发生变化,“中国古代语音无定字,文字更无定形,往往一个神人致命,因为语音文字的无定形,而演化为若干神人”——引自丁山著《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

丁山分析道:“和氏璧为战国时代天下第一珍宝,在吕览异宝篇中成为和氏之璧,淮南子说山篇则称为‘呙氏之璧’。因为‘呙’、‘和’两字,韵近字通,所谓女娲氏,自得谓即女和别名。女和,在大荒东经里尝称为‘月母’,在大荒南经则有作娥皇,云:‘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此以帝俊,说者谓即帝舜。这样看来,女和,又是帝舜妃子娥皇别名,所谓女娲,正是舜妃,所以天问叙述舜事,必及女娲。”——引自丁山著《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