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4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吴三桂接到威宗“入关勤王”的诏令之后率军西行,到了冀东使崇祯朝廷已经覆亡,李自成发布诏书对其实施“招安”。吴三桂的“投降”根本不可信。无论是从他“世受国恩”,难以接受明朝被消灭的事实角度,还是从他与满清早有往来的角度,或者是他的父亲吴襄被李自成政权拷打追赃的角度,掌握明朝最精锐军队的吴三桂都没有投降的理由和可能。但应当指出的是,吴三桂最初对待满清的态度只可能是“借师助剿”、“联虏平贼”,之后实际上也是貌合神离,内心深处他不可能忘记自己是明朝的大臣。这种思想,贯彻了他的终生。

日期:2011-01-10 23:52:51

十七、顾诚先生对李自成进京后行为评价的不妥之处

李自成,或者说大顺军进京后是否迅速腐化,以及腐化是否是李自成败逃的主要原因,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顾诚先生对此作出了分析。坦率地讲,他的分析过分囿于“农民起义革命性”的历史观,存在很多不妥之处。

李自成一直实施的“免赋”政策,不能作为其“革命性”的证据。明末民变蜂起的直接原因是灾变四起。天灾之后由于官吏腐败、赈济不力,就会导致“人祸”,引发饥民、流民造反。面对造反,朝廷必然发兵进剿。天灾加兵灾,必然导致农业生产停顿,进而产生新的求生无门铤而走险饥民、流民。恶性循环之下,民间必然仓廪皆空,李自成转战之地大多饱受灾难,即便想征收税赋以为军费政费亦无粮可征。“不纳粮”之类的乌托邦既不可能建成,为了维持大军所需粮饷物资,起义者只能选择无条件夺取财产——称之为“追赃”亦可,称之为“劫掠”亦可。而将被“追赃”者按照“剥削阶级无好人”的简单二分法予以一概否定(颇有清廉官绅亦被拷打“追赃”的记录),不能不说是顾诚先生的历史局限性。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